推广 热搜: 作文  学习方法  小学  方法  语文  中考  励志  初中学习方法  高考  高中学习方法 

物理初二上册复习资料

   日期:2020-12-28     来源:www.zhixueshuo.com    作者:智学网    浏览:529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物理学和大家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广泛的应用。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有关初二上册物理资料,期望对你们有帮!初二上册物理资

物理学和大家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广泛的应用。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有关初二上册物理资料,期望对你们有帮!

初二上册物理资料1:力

1、力有哪些用途成效: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况,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、使静止的物体运

动、使物体速度的大小、方向发生改变;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。

物理学中,力的单位是牛顿,简称牛,符号是N。

2、力的大小、方向和用途点叫做力的三要点。力的三要点都能影响力有哪些用途成效。

3、在物理学中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: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,

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,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有哪些用途点,在同一图中,力越大,线段越长。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。

4、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,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有哪些用途力。也就是说,物体间力的作

用是相互的。两物体相互用途时,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,反之,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。力不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。

初二上册物理资料2:弹力

1、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,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质叫做弹性。

物体变形后不可以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质叫做塑性。

弹簧的弹性有肯定的限度,超越这个限度就不可以完全复原。

弹力是物体因为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。

2、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。

弹簧测力计原理:弹簧受的拉力越大,弹簧的伸长就越长。在弹性限度内,弹簧的伸长

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。

弹簧测力计结构:弹簧、挂构、指针、刻度牌、外壳。

弹簧测力计用:用前:①观察它的量程,加在它上面的力不可以超越它的

量程。②观察分度值,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。③检查它的指针是不是指在“0”刻度,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“0”的地方上。

测量时:注意预防弹簧指针卡住,沿轴线方向用力。

读数时:视线与刻度面垂直。

初二上册物理资料3:重力

1、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,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,这就是万有引力。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

体受到的力,叫做重力。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有哪些用途。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。

2、重力的大小一般叫做重量。

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水平成正比,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=mg。

符号的意义及单位:G——重力——牛顿

M——水平——千克

g=9.8牛/千克

3、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。应用:重垂线

4、重力在物体上有哪些用途点叫做重心。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。

初二上册物理资料4:牛顿第肯定律

1、牛顿第肯定律:

⑴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就,得出了牛顿第肯定律,其内容是:

所有物体在没受到力有哪些用途的时候,总维持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。

⑵说明:

A、牛顿第肯定律是在很多经验事实的基础上,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,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,所以已成为大伙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。但是大家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,因此不可可以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肯定律。

B、牛顿第肯定律的内涵:物体不受力,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维持静止状况,原来运动的物体,不管原来做啥运动,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.

C、牛顿第肯定律告诉大家: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无需力,即力与运动状况无关,所以力不是产生或保持运动的缘由。

2、惯性:⑴概念:物体维持原来运动状况不变的性质叫惯性。

⑵说明: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。所有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,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水平有关,与物体是不是受力、受力大小、是不是运动、运动速度等皆无关。

使用惯性:跳远运动员的助跑;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非常远;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。

预防惯性带来的害处: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;汽车行使要维持距离。

初二上册物理资料5:机械运动

常考试知识点

1.机械运动: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地方改变

2.运动的描述

参照物: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准则物体

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:选不一样的参照物,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一样

3.运动的分类

匀速直线运动:沿直线运动,速度大小维持不变;变速直线运动:沿直线运动,速度大小改变。

4.比较快慢办法: 时间相同看路程,路程长的快;路程相同看时间,时间短的快

5.速度

物理意义: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;概念: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;公式:v=s/t

单位:m/s、 km/h;关系:1 m/s=3.6 km/h; 1 km/h=1/3.6m/s

6.匀速直线运动

特征: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

公式:v=s/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

7.描述运动的快慢

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: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: v=s/t

8平均速度的测量

原理: v=s/t 工具:刻度尺、秒表 需测物理量:路程s;时间t

注意:肯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

9.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


物理初二上册复习资料有关文章:

★ 2021初二上册物理要点复习资料梳理

★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材模板

★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

★ 苏科版初二上册物理教材模板

★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材模板

★ 苏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教材模板

★ 初中初二物理教学计划

★ 初二物理上册每节教学深思

★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模板

★ 初中初二物理出色教材模板

 
 
更多>智慧教育相关文章
学知猫-成人高考,自学考试,会计职称,中小学教育培训